大家都知道翻译有三个原则,翻译的传意性、翻译的可接受性以及翻译的相似性,相似性就是翻译的第三个原则,即译文应力求与原文达到相似,有人觉得翻译应该与原文相同。“相似”的提法是否降低了翻译的质量标准哪?在中英翻译中,有时会出现译文与原文在某些内容方面的相同的情况,但对于绝大多数内容能做到相似就很难。
因为在中文与英文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习惯和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习惯不同,但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文化背景不同也往往造成译文达不到与原文完全相同的境地。也许有人认为Mr. Wang和“王先生”,your和“你的”是相同。若用“感受”来衡量,不难发现这两个对等词在意义上和感情上有许多细微的差异。Mr. Wang只是对人的一般尊称,而“王先生”则含有对长辈的恭敬。人家叫你Mr. Wang ,你觉得这是个很普通的称呼,若有人称你“王先生”,你就会觉得对方对你含有几分敬意。另外,从意义上说,Mr. Wang一定是男的,“王先生”则也有可能是女的。因为汉语“先生”可用于男也可用于女。汉语“你的”强调所属,而英语your使用的范围远远超过所属的含义,“你的书”指这本书是属于你的,你可以把它送人,或在上面写字,而your book就不是这样。
例如:Sorry, your book is out. 很抱歉,你要借的书借出去了。
这果yourbook并不是“属于你的书”,而是“你要借的那本书”。
中英翻译在相似性上具体又是指那些方面哪?
相似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内容相似、形态相似、文体相似及风格相似等。内容相似指译文在思想内容、艺术效果、读者感受等方面与原文相似。形态相似是指译文在用词、句子结构、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手段诸方面与原文-致。文体相似指的是译文必须使用与原文近似的文体。如原文是平淡清顺的说明文,就不要译成堆满华丽词藻的文章;原文是口头语言,译文就不应当是书面语;原文是感情丰富韵味醇厚的散文诗,也要力求译成散文诗。风格相似指译文在风格上应尽量与原文一致。如原文高雅译文也要高雅,原文粗俗译文也要粗俗,原文对不同的人物用了不同的格调,译文也要有所反映。文学作品尤应如此。这样,译文读者才能得
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最后,实际上,要使译文在各方面都做到与原文相似是办不到的,只能做到在某些方面相似某些方面不相似。这里有个取舍问题。从传意性、叮接受性和相似性三者的重要性来说,前二者是占主导地位。就拿体育比赛打个比方来说,传意性和可接受性是并列第一,相似性居第二位。也就是相似性应该服从传意性和可接受性。如果一味追求相似性而损害了原意,或表达出来的不能为译文读者所接受,这种相似就毫无意义。